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NETWORK 螢光幕後 (電視台風雲)


NETWORK



1976年最佳劇本,男女主角,女配角得獎。
導演,攝影,男配角,剪接提名。

故事從虛擬的電視台UBS的母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購股票,取得控制權開始,竭盡所能地嘲諷電視台的黑箱作業,顛倒是非,藉著操控觀眾的情緒炒作收視率。

一個喪妻酗酒的中年主播Howard,被告知兩周後解職,並終止他播報幾十年的晚間新聞節目,這個節目幾十年來對於沒有家人的他就是生活的全部,他在隔天的晚間新聞上對著全國觀眾宣告,一周後將在節目上舉槍自殺,藉此挽救下滑的收視率,此一舉動引起全國的注目,包含許多新聞老兵的撻伐,UBS舊有的管理階層傾向立即撤換這位主播,但當天爆升的收視率卻引起電視台節目部主管的注意,節目部主管是個年輕的女孩Diana,充滿野心,用盡任何方法只為了搶下收視率。

這Diana透過人脈,悄悄將手伸進新聞部,將發癲的中年主播Howard包裝成末世的瘋狂預言家,讓他在節目裡暢所欲言,瘋言瘋語,竟然造成轟動,收視率扶搖直上,也激勵了電視台管理階層對這女孩的信心,讓她放手一搏,資助極端的恐怖分子,種族歧視團體等每周錄製犯罪錄影帶衝高收視率。

故事的結局很瘋狂,Howard不再以瘋狂預言家,民族主義者的姿態出現在節目上,他的話題開始慢慢地不受觀眾所喜愛,並且很明顯地反映在收視率上,這開始讓電視台主管們頭痛,解職中年主播將會面臨到合約的問題,可能被迫必須付出高額的違約金,這時節目部的女主管Diana找來了恐怖分子,喬裝成Howard的粉絲進攝影棚錄影,卻在節目一開播之際,當著全國觀眾的瞬間槍殺了Howard,很諷刺地,節目的導播還給了這兩位暗殺者特寫。

這部電影有趣之處,在於價值觀迥異的兩個世代之間的對比,在Howard以及原來的新聞部主管Max的那個世代,堅守著新聞的倫理,不會為了收視率而破壞新聞的準則,另一個年輕的世代Diana等,為了收視率,沒有任何準則可言。

如Max要結束與Diana的婚外情的一番話,大概是導演Lumet想對電視養大的一個世代講的話:

"You need me badly, because I'm the last contact with human reality."
你非常需要我,因為我是你接觸到最後一個真實的人。

"You are televiosion incarnate, Diana. Indifferent to surrering, insensitive to joy. All of life is reduced to common robble of banalty."
你是電視的化身,Diana,對痛苦漠不關心,對於喜悅感覺遲鈍,你的生活只剩下平庸普通的碎石。

"War, murder, death, all of these were same to you as bottles of beer."
戰爭,謀殺,死亡對你來說與幾杯啤酒無異。

"the dialy business of life is a corrupt comedy."
"You even shatter the sensations of time and space into split-seconds and instant replays. "
你的日常生活只是一齣粗糙的喜劇,甚至你把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覺分解搗亂成一片片分散的時間與可以重播的瞬間。

"Everything you touch die with you, well, not me. Not while I can still feel pleasure, and pain, and love."
你所接觸的一切已經跟你一起死去了,但我不是,只要我還可以感覺快樂,感覺痛苦,感覺到愛。

仔細看一看,這不就是某些媒體/文化評論者(如麥可魯漢)對於媒體所建構出疏離的個人主義時代的觀點嗎?

劇本連結
screenplay